在1929年九月,美国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向公众保证说:“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然而这话马上就被现实打脸了,一个月后资本主义人类史上就发生了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的冬夏不由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而是有自身不可更改的循环规律。“冬天要来了”,谁也挡不住。不过经济大循环有一个明显的规律,来预警我们为冬天和春天作准备,这个规律就是55-60年的康波周期。

知名金融机构作过不同层面的经济指标分析与康波周期的关系,在55年的大周期上,康波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图12.1就是大宗商品价格与康波周期的关系,平均55年的大周期波动非常明显,因为商品价格是经济一个敏感的晴雨表。当然,经济不是一个简单的参数,而是复杂的诸多指标、诸多层面、多个方位的层层相互影响而形成许多细微参数的变化,康波则是一个大趋势作为背景推动的大波浪。康波这个大指标很长,不能用来给你作为炒股的短操作作为判断,但对于每个人、每个家族作财富传承管理却是至关重要的。十年变动的波浪很多人会忽视,但是一个大浪过去,社会财富就大转移了。在大波浪涨起来的时候,煤老板、地产老板迅速的积累财富,但大波浪下降的时候,很多原有的财富就成为财富缩水的负担,比如房产,而另外行业的财富就会迅速积累,比如农业、军工和医疗物资。对于个体而言,经济下滑时跟经济上行时一样可以聚集财富,取决于你的经济决策站在大趋势的挡路面还是推动面。
为什么康波周期会这样持之以恒地影响人类社会的经济规律?从图12.1可以看到两百年的历史,经济就这样按55年平均的大幅度起伏,很是神奇。这是什么原因呢?康波的周期不够长,它对气候周期变化没有决定性作用,所以经济学家研究农业产出跟康波周期发现两者没有关系。但经济学家却发现工业产出却与康波周期有明显相关性,这是咋回事呢?其实康波周期真正影响的是人类社会的精神和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是逐渐和持续变化的,因为人类的认知是局部的,由过往经验累积形成认知、判断、常识、准则和精神状态。在乱世中的人是无法理解盛世中人的心理状态的,同样,盛世中的人也无法理解乱世中的人的状态,但其实两者都是一样的人,仅仅是环境不同导致的经验不同。但一个社会经历了二十年的平安繁荣时,人们就会放松、预支消费、扩大投资、加大生产、奢华浪费;同样当一个社会经历一阵子灾难频繁之后,人们就会忧虑、谨慎、节约,等等。社会大众的统计心理状态,就直接影响了经济周期。
环境因素、心理状态和经济规律是相辅相成的。人们的认知和精神状态至少直接影响经济的两大因素:人口生育和消费储蓄。在危机和平安交替的心理变化会对人口生育产生重大影响,婴儿潮就是一个显著的经济刺激因子。比如,二战的结束刺激了婴儿潮的波浪,而这波婴儿潮的下一代又造成余波,经济需求就层层推开;但是当这波经济刺激经过几轮回荡后,社会繁荣到鼎盛又产生了副作用,盛世的年轻人不愿意生育,就造成下降的经济刺激因素,周而复始。每次萧条往往都是多种因素与战争、瘟疫、天灾挂钩,更重要的是社会的精神状态整体在改变,所以生育率是康波周期中循环的一个重要介质工具。另一方面,消费、投资、储蓄率和债务率也是这样循环的,盛世的人们喜欢消费,因为他们没有忧虑,透支未来,造成债务飙升,最后在环境外因的挤压下陷入困境,债务连锁危机环环相扣,刺激经济缩减。美国人的繁荣强大,不仅让美国国家背负了世界上最多的债务,美国公民的习惯也是借债度日;曾经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因为人们是穷过来的,但是中国一发展富足了之后,同样债务就飙升了。房价的不断攀升让更多的人和机构都深陷债务之中,一旦资产贬值,债务就会演化为危机。这是人的共性,不管是欧洲、日本、美国还是中国,都逃不脱人性和精神、经济的周期规律。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太阳的驱动下进行,日夜更替、春夏秋冬,及更长的冰期无不是通过太阳来调节。康波周期竟然也与太阳黑子的运行周期吻合!太阳的活动有大大小小的很多周期,最显著的是为期11年的太阳黑子活跃度的施瓦贝循环,为期22年的太阳磁场变化的海耳循环,为期55年的黑子活动的吉村周期。这三个以11为倍数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规律影响人类精神心理状态,相对于经济规律中分别类似于经济循环的朱格拉周期,建筑业循环的库兹涅茨周期,和人生循环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康波)。比太阳黑子活动11年周期更小的波动是厄尔尼诺周期,每2-7年厄尔尼诺现象会影响到太平洋赤道海水变暖影响周边生态,最显著的就是秘鲁渔场受到的冲击。人类对太阳黑子的了解还非常有限,无法解释。其实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广袤太空并非真空,还有很多层次的存在,就好像透明的溶液里啥都看不到,但却存在着五花八门被溶解的矿物质一样,这些还不是当前人类对宇宙的理解水平能看到的。但是这些存在的循环时刻影响着地球的环境、气候,及人类的精神状态,由很多层次的周期和外界刺激叠加而成为我们看到的“实际”。越微观的周期就越容易受到搅扰,不确定性更强,较长的周期则较为明显,其中经济规律中最长的康波周期就是恰好伴随人一生的一个较为显著的周期,也就是。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康波的分水岭,从现在到大灾难结尾还有两个半康波周期。对事物的总结不仅仅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哪怕对历史数据,不同人的角度看和总结出来都有差异,学术报告也有高低之别;对未来的总结更是如此。图12.1的金融专家几年前给出的预测的大方向是对的,当然细节每年都有变数,但他们给出了一个驼峰式的下行周期,大致方向是对的。我们还没到最严重的萧条时候,它根据康波重复性给出的高峰点是在2035年,大萧条后低谷点是2047年。我想这些金融学家应该是存粹按经济波动推测的,而没有研究其他维度的时间信息,包括各种预言书。但这两个高峰和低谷点他们推测的还是比较准确的,不愧是金融行业的精英。本书则不仅仅看经济规律的康波,而是结合我们提到过的大周期小周期、圣人智者文献及各种维度的信息规律,为读者勾画出未来一百五十年的两个半康波的走势,如下图所示。

图12.2 是根据康波周期波动规律,以预言中的大事件确定拐点时间,再叠加以每一年份蕴含的吉凶运势作为评分,累积就得到了图中的康波走势图。这个综合评分而得到的康波走势图,完整的预测了三个康波周期,我们现在正处在其中康波Ⅰ周期的分水岭。我们正在经历的康波Ⅰ周期,开始于1991年,当时海湾战争结束了石油危机、苏联解体结束了冷战,成为历史一个重要的分界线,从此世界进入美国霸权的经济繁荣周期。从分水岭直到三个康波的结束,共一百五十年,也恰逢第一会第一期千年周期的结束,和万年岁差周期的结束,这个末尾非同小可。因为大周期的影响,这三个康波周期并不是等同的,而是逐渐下行衰落,经过两次的康波周期间的萧条,分别结束于2046 和2103的谷底;到了康波Ⅲ周期时,第Ⅲ周期是最黑暗衰败的时期,是大周期更替的句号。大周期和超级周期的交响乐章,都将在康波Ⅲ周期结尾一起终结,在黎明前的黑暗过后之即,则迎来新辉煌时代的开始。
在这康波周期走势中,未来一百五十年终三个周期就有三个萧条期,而最后一个大萧条则是圣经终常提到的大灾难。纵观图12.1中过往二百年历史的康波,每次萧条都是伴随着战争、灾荒和疫病;未来的萧条期一样摆脱不了大量黑天鹅的袭击。灾荒的到来,往往都与气候异常变化脱不了干系。细微气候变化会造成洋流和季风的小变化,形成厄尔尼诺等现象;中度气候变化会造成区域气候的变更形成大规模旱灾,或者严重的洪涝灾害、飓风、海啸等等;严重的气候变化可以让沃土长期变为沙漠,良田变为汪洋的沧海桑田。越大的周期更替、越重大关键的周期转折点,所产生气候冲击也越大,灾害的严重,往往就形成了人类的历史的重大转变。我们前面的道路正处于大小多个周期重叠的关键时刻,康波周期和会期大周期重合,所以气候的转变也将异常严重。特别是下个世纪中2.5万超级周期的到来,气候变化和地质变化的大灾难的规模将空前的严重。气候变化是未来很重要的一个支配力量。
我们都知道全球变暖已经是当前的科学界的共识,但是很多科学家都严重低估了其严重程度。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海平面上升一些地区的气候干旱化。科学界普遍接受的海平面上升的危险估计为到本世纪末,即八十年内,海平面将上升一点二米。但是,科学家必然也是以保守都给出数字,因为人类的预测都宁愿低估,以留有余地免得万一犯错不至于很难看。有的科学家则严重警告我们低估了这个冲击程度,我们应该把危险程度上调三倍,那么,海平面上升将是三米多。人们犯的另一个错误是,总把危险往后推,好像离我们很遥远,本世纪末似乎很遥远。其实不然,海水不会到了世纪末最后一天忽然上涨三米,而是每年都在长。如果按平均计算,不到三十年,海水就可以上涨一米多。不幸的是,大自然通常是不讲究平均的,它会跳跃式的发生灾难,让海平面忽然跳跃上涨。在积少成多的量变中,在某些时期会突发加速,比如地震加速了冰川的大面积脱离陆地。在康波Ⅰ周期的萧条期,气候变动就可能诱发或加重萧条的降临,这距今也就不过十五年到三十年间的事情。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海平面上升一米多的影响有多大。当今的人类大都市有近半都沿海而建,因为海运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依托,所以海平面的上升会毁灭或波及大量的沿海城市,比如世界金融中心纽约和高科技制造中心深圳。在八九千年前的人类历史上,地中海和印度沿海的海水大幅上升曾经吞没毁灭了那里的文明;如今的海水再次上涨虽然幅度没有那么大,但也足够对经济产生强烈冲击。在美国,除了纽约和加州湾区的大都市受到海水倒灌之外,弗罗里达的大片土地会直接被海水吞没。在中国的大湾区,深圳的核心地区的海拔仅为一米,并且依海而建,将很容易被海水淹侵,并且包括香港、澳门的南海海岸线都会受到强烈海洋冲击。在欧洲,地中海地区也是重灾区,因为地中海的沿岸依然是欧洲和北非的繁华之地。
比海水的直接淹没更广泛的冲击,是气候带的漂移。亚热带变的有些像热带,温带变的更暖,西伯利亚变的更温暖移居,北冰洋融化成为通商的重要航道。利空的地区是在亚热带、天气炎热化破坏了宜居的环境。中国的岭南地区受到炎热气候冲击,但更糟糕的是地中海,因为这里的炎热带来的是更危险的长期干旱化。在诺查丹马斯的预言中,就可以频繁的看见南欧的灾难,严重的干旱和饥荒不止一次降临南欧沿海地区,这也成为了欧洲未来长期动乱的直接外因推动力之一。南欧、北非和中东都将在未来持续漫长地受到炎热化和干旱化的不断升级地袭击,因而成为人类未来动乱的中心地带。另一方面,利好的地区是北方,比如中国的东北、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北部欧洲、美洲的加拿大等,原本不适合人居住的冻土都成为宜居的环境,虽然短期可能会受到变化带来的自然冲击,但长期来说是对极北经济的利好。
全球变暖是持续的、长期的,从图1.2的数千年地球气温变化中我们可以知道地球的气候是长期在波动变化的,我们只是刚好处在了上升阶段,加上人类活动的干涉可能会加剧这种变化。我相信气候变化不会只是均匀温和平缓分摊到每一年,而是冲击波浪式的,在某些时期会高强都发生,另一些时期则平缓宁静。在二十一世纪,我个人以为,气候的冲击会在三四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这两波中高强度出现,这也正是图12.2康波预测走势的世界经济两个萧条期。气候冲击与经济周期都是时间周期的波动规律的体现,它们会相互促进。气候冲击与地质变动又会结伴而行,地震和火山也是受时间周期的波动而影响。越临近时间大周期末尾,地震与火山就越频繁和剧烈,这也是我们将在未来一百五十年常遇到的。
对未来的预知判断,除了研究经济波动规律和气候波动规律之外,还有一个秘密武器,那就是数字波动。数字的内在规律没有被主流科学所了解到,但在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中国的周易学中却早早有阐述。当我们用宇宙全息理论来看宇宙的时候,就能明白宇宙就是信息交汇构成的,数字是基础。就好像计算机世界中的机器语言的零一代码,虽然普通人一辈子也不了解,但零一代码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力量,主宰者计算机世界的构成和运行。在十进制的十个数中,它们每个数字都蕴含了无穷丰富的意义。有心人如果从历史归纳的话,也能从历史中总结出一点点数字的内在规律。粗浅的说一下,把十个数字可以分为0、1、2一组, 3、4二组,5、6、7三组,8、9四组,可以发现一组是增长繁荣、二组是变动冲击、三组是高潮迭起、四组是衰落转稳的特性。这不仅是对百年的世纪有效,也对十年(Decade)有效,比如,唐朝和清朝的安定繁荣是因为它们分别遇到了6和7的世纪,是很好的运气。但晚清遇8的百年就是衰落,9的百年是变革。我们再看十年也类似,五六十年代是不错的,三四十年代是动荡的,读者可以细细品味。
当然信息是有很多层面维度的叠加,每一个数字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处于大大小小的各种周期的叠加之中,就形成了千变万化的时间和世界,但其本源都是数字信息。千年、百年、十年、流年的数字,加上天干地支的循环,结合各个层次的周期,就可以知道时空的运动趋势。同一个信息,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比如火在冬天是好的,可以取暖,但在夏天就是遭厌恶的;火在潮湿的环境中就是相对安全的,但在干燥的旱季就是极大的威胁,干柴烈火会酿成大灾难,好比加州和澳洲的森林大火。时间运行的规律也是如此。在每一个世纪之内,从0到99的一百个数字又代表了每一年,这些数字的丰富内在涵义规律作用于宇宙时空万物的方方面面的规律之内。数字的奥秘是很深层次的宇宙奥秘,是科学与艺术的深层次交错;在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八八六十四卦、九九八十一篇《道德经》,一百个原子的《元素周期表》里,都暗含了数字内在的规律。对数字规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数字宇宙》一书。
在时间纪年规律上,我讲两个特别重要的数字:三四十年代向来是变动的年代,其中有两个特别的数字年份,37和48,是两个常见且重要的转折点。数字3与7的结合是木与金强烈冲突,结合每个世纪的百年运势,往往是世纪中的大分水岭和改变世界格局的强烈冲突大事件的发生之时,如同打开潘多拉魔盒的时候。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1637年郁金香泡沫及明英战争、1737年印度加尔各答大地震死亡三十万、1837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2037年世界动荡、2137年大灾难启动,无不说明37年是变动二十年中的大震动。另一方面,数字4与8构成的48年,通常是三十四年代动荡的结尾,比如1648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174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1848年欧洲革命和共产主义出现、1948年中国共产党打败国民党、2048年世界混乱结束、2148年大灾难陷入第二阶段。由此可见,37和48这两年对人类时间进程确实是影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