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专注周期理论研究

金融常识:蒙代尔三角(三元悖论)

三元悖论,也称三难选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一说蒙代尔)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 ① 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② 汇率的稳定性; ③ 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这三者,一国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例如,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永恒的三角形”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

根据”三元悖论”原则,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的组合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但是这一组合在现实中有效的前提是在假设一国外汇储备无上限的条件下才能成立。实际上,现实中一国的外汇储备不可能无上限,一国的外汇储备总量再巨大,与规模庞大的国际游资相比也是力量薄弱的,一旦中央银行耗尽外汇储备仍无力扭转国际投资者的贬值预期,则其在外汇市场上将无法继续托市,固定汇率制也将彻底崩溃。因此,一国即使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巨大的国际游资压力下,往往也很难保证固定汇率制度能够得以继续。

“三元悖论”是指图中心位置的灰色三角形,即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如果实行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则没有货币政策的完全独立;如果要维护货币政策的完全独立,则必须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如果要使得固定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同时兼得,则必须实行资本管制。也就是在灰色三角形中,三个角点只能三选二。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三元悖论’的时期,同时控制汇率并实行独立的国内货币政策正在变得越来越难。如果中国仍然将汇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那么代价就是不得不”输入”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

对于愈演愈烈的通胀率,外部因素–如美联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是造成通胀的一大推手;但另一方面,中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导致货币体系内流动性增加,这才是导致通胀的主要推动力。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康波人生 » 金融常识:蒙代尔三角(三元悖论)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人生就是一场康波!

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