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是什么?根源是人性贪婪与恐惧,货币是加速器。
经济周期,顾名思义,就是经济“繁荣和危机”循环的周期。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是什么?西方各派经济学家围绕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危机的起源是政府过度发钞;凯恩斯学派认为经济危机是失业导致的需求不足;马克思主义学派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家把工人剥削过头了,工人收入不足以购买他们的劳动产品,造成产品过剩;自由主义学派认为哪有什么经济危机,那都是正常波动,压根儿不用管,顺便趁波动将落后产能淘汰一下,洗洗更健康。
我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人性的贪婪与恐惧。贪婪造就空前繁荣、恐惧加速经济崩溃,就是这么一涨一跌导致经济剧烈波动;由于人类群体性的情绪是有周期的,所以经济的波动出现周期性特征,经济危机实质是人性的危机。现在距离1637年的郁金香泡沫快四百年了,在此期间科技飞速发展,但人性却毫无变化,现在的比特币泡沫与当年的郁金香泡沫没有本质区别。
经济学家们总结的货币滥发论、需求不足论、资本剥削论,都是经济危机的次因,它们加速了危机的发生,但并非是它们创造了危机。在这三个原因里,货币滥发是加速经济危机发生的罪魁祸首,其杀伤力远远大于其它原因。可以这样说,自从人类发明了纸币,就彻底打开了人性中的“潘多拉魔盒”,释放出了人性里所有的邪恶,经济危机由几百年一次变成了十几年一次,甚至两三年一次。
虽然我们的宋朝最早发明了纸币,但我们的老祖宗还是很克制的,在发行纸币时还是很谨慎的,甚至北宋南宋两朝一直受“钱荒”的困扰。西方人却毫无节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自“密西西比泡沫”之后,西方世界频频出现经济危机,一直影响到今天,具体分析详见下文。这些经济危机给了经济学家们很大的启示,他们根据这发现了各种经济周期。
欢迎订阅本专栏,本专栏追根溯源,详解了东西方先哲们对周期探索的成果,追寻了经济周期运行背后的动力,并将其与股市一一对应起来;最后,我们还会根据周期理论,推断出牛市里上涨确定性最高的板块,助力大家更好地拥抱大牛市,不负经济周期给我们的恩赐。具体分析详见下文。
纸币打开了西方经济危机的“潘多拉魔盒”
虽然我们的宋朝最早发明了纸币,但我们的老祖宗还是很克制的,在发行纸币时还是很谨慎的。不过话说也怪,宋朝发行纸币时也曾引发过经济危机,不过那个经济危机却不是货币供应过多引起的,政府发行纸币后反而引发了“钱荒”。当时政府以为是铜钱的外流造成了“钱荒”,因为日本、东南亚那帮国家都没有自己的货币,干脆使用中国的铜钱。为阻止铜钱外泄,当时有人提议闭关锁国,幸好没被批准。
现代经济学家研究那段历史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铜钱外流只是次因,钱荒的主因是政府发行纸币,居民发现纸币贬值的很厉害,一张纸币兑换的铜钱越来越少,这间接导致铜钱增值,于是,中国老百姓的储蓄特长被挖掘出来了,他们把铜钱都储蓄起来,交易时优先使用纸币;另外,那时候的铜钱相对于铜价是溢价的,一千文铜熔成铜器出卖,居然可以超过一千文,江浙一带这种“套利”生意很火爆。政府一直错误的在禁止铜钱外流上做文章,导致北宋南宋两朝都一直备受“钱荒”困扰。
西方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大约在1700年,苏格兰青年约翰劳游历欧洲后回到故乡,向苏格兰政府兜售“要繁荣,就需要纸币”的理念,这是最早的货币需求论。尽管当时苏格兰经济处于不景气时期,但议会严肃辩论后,拒绝了他的方案。随后他又开始游历欧洲,兜售他的学说,结果全被拒绝。15年后,机会终于出现了。
171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去世,由于这位国王热衷于购买珠宝、大肆修建宫殿,导致法国财政严重赤字。年仅7岁的小国王接班,他的叔叔奥尔良大公辅政。非常巧合的是,这为大公对财务一窍不通,但他却与约翰劳交情不错。面对亚历山大的财政赤字,他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没啥效果,于是只好把死马当活马医,请来了约翰劳。
这哥们当仁不让,一上台创造了纸币,声称纸币与硬币和黄金白银绑定,可以随时到银行兑换。纸币的发行解决了很多债务,一度让法国的经济复苏,但天量印刷的纸币引发了金融投机狂潮,经济短暂繁荣后迅速崩盘。
这里的金融投机狂潮,就是赫赫有名的“密西西比泡沫”。这个事件并不是简单的炒股那么简单,而是约翰劳精心设置的一个局。他为了空手回收老国王路易十四发行的行政债券,建议奥尔良大公开设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与法国两个殖民地密西西比河与路易斯安那州进行垄断交易,这很类似于我们现在国企,进行特许垄断经营,这样对公众的吸引力就很高。
但是,约翰劳提出了一个很奇葩的规定,就是出售该公司股权时,只允许用行政债券来购买,不接受其它货币。奥尔良大公听到他这个计划时,嘴巴都笑歪了,因为这样一来,国家的债权就变成了公司的股权,国家的债务凭空消失了,这种金融手段在现在叫“国家向居民转嫁危机”。
为了让这个计划更具有吸引力,密西西比公司被赋予了很多特权,而且还得到了法国在其他殖民地的财产。市场把这个概念猛烈炒作,将这个公司与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对标。由于拥有众多特权,该公司业绩好的不得了,创造了巨额的利润;政府趁发布靓丽财报之机,又增发了2500万里弗尔的公众股票,导致公司总股本增加到了1.25亿里弗尔。
约翰劳对外称该公司的预期红利能够达到5000万里弗尔,投资的年收益可以达到40%。这还不算完,那些用行政债券购买的原始股收益高达200%。于是,市场疯狂了,增发的股票被超额6倍认购,人们每天都集结在街上谈论这只股票,天黑了还意犹未尽。没有买到股票的人便去自由市场碰运气,而自由市场的报价则是发行认购价的10倍。约翰劳与奥尔良大公看人们这么有热情,于是又增发了15亿里弗尔的股票。这次增发的数量居然是原先总股本12倍,让人惊讶的是,即便是巨额增发,公众居然3倍超额认购。
此时的法国沸腾了,人民幸福的不得了,生活里充满了欢歌笑语,物价开始上涨,人们的工资也大幅上涨,失业率大幅下降。而四年前,这个国家深陷在绝望之中无法动弹。奥尔良大公发现印刷纸币拯救了法国,既然这样,那为何不继续多印一些纸币呢?那样法国岂不是更佳繁荣!一不做二不休,皇家银行开启了疯狂印钞模式,作为直接的受益者,密西西比股市的股价由每股150里弗尔涨到了10000里弗尔,较原始股价涨了67倍!
在大众被股价上涨冲昏头脑的时候,这个国家也不乏头脑冷静的人。有些精明的投机商悄悄拿着纸币去银行兑换硬币,发现每次兑换的数额都越来越少,于是他们一边抛售股票,一边收购白银珠宝等硬通货,然后秘密地转移到国外。后来这样做的人越来越多,硬币不够用了,奥尔良大公多次上调纸币兑换硬币的兑换价,但还是没能阻止资本外逃。于是他干脆禁止使用硬币,人们对纸币的信心、对股票的信心就此坍塌。
为了拯救公众信心,奥尔良大公策划了一个宣传片:召集6000个穷人与罪犯,准备送到新奥尔良公司挖黄金。这支队伍浩浩荡荡地在街上游行,然后去码头坐船到美洲。不得不说,这一招还是有用的,人们想他们要是真能挖到金矿,用那些黄金铸造成硬币,法国还能振作起来的。于是,纸币与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稳定了一旦时间。但好景不长,人们马上发现那些游行的人根本没去美洲挖黄金,而是把配发的衣服与工具卖了直接回家了。于是纸币继续贬值、股票继续大跌,经济开始萎缩,社会开始动荡,各种抗议升级为暴力,奥尔良大公绝望了。与此同时,英国也在上演同样的疯狂,史称“南海泡沫”,讲的是英国的南海公司与南美殖民地贸易的故事,剧本与法国的一样。
约翰劳被当作替罪羊被开除公职,被人们追着打。他不得不换了个假名字逃离法国,后来在威尼斯去世。法国人得知约翰劳去世的消息,立即为他编撰出一篇墓志铭:一位苏格兰名宿安息于此,这位天才的数学家,用神奇的数学法则,让法兰西倾家荡产。
约翰劳虽然去世了,但他的“创造货币刺激经济”做法却被遗传下来了,西方世界由此频频出现经济危机。仅仅英格兰在1700-1800之间的一百年里,居然出现了18次经济危机。这些危机发生的模式与当今社会没有两样,即:经济萎靡不振,政府印钱刺激,经济出现复苏,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银行继续印钱,经济出现繁荣并物极必反,危机出现摧毁经济,市场用暴力消化货币后经济陷入沉寂,新的统治者再度印刷纸币刺激经济……,如此循环。
接下来,我们会详解经济学家们从这些危机里发现的周期规律。欢迎订阅本专栏,本专栏追根溯源,详解了东西方先哲们对周期探索的成果,追寻了经济周期运行背后的动力,并将其与股市一一对应起来;最后,我们还会根据周期理论,推断出牛市里上涨确定性最高的板块,助力大家更好地拥抱大牛市,不负经济周期给我们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