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专注周期理论研究

第4章:为什么农业周期都是12年?

为什么农业周期都是12年?太阳黑子揭开经济周期运行的秘密。

古人关于周期的研究,还有西汉淮南王刘安编写的《淮南子》,这本书里记载:“三岁而改节,六岁而易常,故三岁而一饥,六岁而一衰,十二岁一康”。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阴三年改变一次季节,六年改动一次常规;所以人间社会三年发生一次饥荒,六年就有一次疫疾,十二年就发生一次大灾荒。这里的“太阴”就是上文里讲到的“太岁”。

此外,在中国民间,还有以十二生肖作为一个循环的周期,在农业生产中还有“牛马年,好种田,就怕鸡猴那两年”的俗谚,按照生肖排序,牛年与马年刚好相隔6年。不过,这句话的实用性,我不敢苟同,因为在计然老师和白圭先生的周期里,马年是公认的旱灾年,而鸡年猴年也是丰年,他们仅在牛年达成了共识。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古人们对短周期存在一些差别,但在长周期上达到了惊人的一致,都认为农业存在一个为期大约12年的长周期。为什么是12年?为何不是10年?难道仅仅是因为用木星纪年导致的吗?天上有那么多的星星?为何古人们都选择了具有12年一周期的木星?

此外,农业12年的丰歉周期与商业上的10年一遇的经济危机(1988年、1998年、2008年、2018年)、以及股市里10年一遇的确定性上涨(1999年519井喷,2009年4万亿拉升,2019年2440点大涨)又有何关系?详见下文分析。

我认为,这是一种经验主义的巧合,因为木星的周转与地球气候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人类从狩猎进入农耕社会后,在成千上万年的农耕里,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有些事情被记录下来了;有一类人喜欢夜观天象,也把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记录下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录的资料也越来越多。某一天某个人很巧的看了这两份记录,发现了这两种毫不相干的事,居然有一些联系。这个人可能就开始有意识的观察研究,也有可能仅仅是把这个联系记录下来就完事了,若干年后这个记录吸引了某个人,于是他开始了有意识的观察研究。

历史其实也是混沌与秩序的统一,是若干个偶然性创造出的必然性,这里面的偶然性就是一种混沌,必然性则是一种秩序。当人类开始有意识的观察木星公转与农业收成,周期的规律就这样被发现了;当然这个规律不可能是一下子就全被发现了,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无数人智慧的集合,中途应该还走了很多歧路。鬼谷子的师父传给他的天书,与其说是一本神仙之作,不如说是无数人前赴后继总结出来的百科全书。那个时代民智未开,知识是非常昂贵的被垄断了,只在部落上层里传播,所以被神化了。

农业收成与木星公转的规律被发现了,这并不意味着此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用现在的知识来看,古代农业之所以存在大约12年一轮的循环,是因为太阳黑子数量存在大约12年一轮的循环。在我们太阳系内,太阳决定这地球的一切,它用阳光照射大地,给我们带来了日夜周期、四季更替;它的活跃度影响着作物的生长、人类的集体情绪、地壳内部的运动;太阳黑子数量是量化太阳活跃度的指标。

太阳黑子数量有明确的天文记载,始于1700年的苏黎世天文台。从这三百多年的数据来看,太阳黑子数量循环存在大约12年左右的周期,这个周期又大约可以细分为6年的上升周期与6年左右下跌周期;当天阳黑子数从低谷上涨时,表明太阳活动由低迷变为活跃,这不仅会刺激农作物加速生长,也会让天气对流增强从而导致降雨量加大。

在太阳黑子数上升期里,农业是逐年丰收的;当太阳黑子数继续增加,太阳活跃度到顶峰,12年一遇的大丰收就出现了;当太阳活跃度出现衰退,慢慢就出现了歉收,衰退到一定的地步,旱灾饥馑就会出现;当太阳活跃度跌入谷底,12年一遇的大旱灾就出现了。详见下图。这些数据都是概数,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偏离。太阳黑子上升与下跌周期也不可能机械的按照6年运行,正如农业收成也不可能机械的按照计然老师与白圭先生的3年短周期、6年中周期、12年长周期运行一样,但这不影响其规律性。

尽管古人们有夜观天文的习惯,但在春秋战国时期,人类还没有注意到太阳黑子的变化,不过他们却发现了一个神奇的替代品木星,因为木星公转一年的时间大约12年。古人把这12年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标记后,发现在固定的地支年份里会周期性地出现旱灾或丰收,这在农耕社会的影响力不亚于牛顿发现三大定律,于是中国人开始用岁星纪年。

岁星纪年法用久之后,古人们发现这个方法很别扭,即:岁星运行的方向是由西向东,这与人们所熟悉的十二辰(十二地支代表的时辰)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岁星纪年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起来很不方便,为此,古代的天文学家便设想出一个假岁星叫“太岁”,让它和真岁星“背道而驰”,这样就和十二辰的方向顺序相一致,并用它来纪年,叫太岁纪年法,到东汉时才逐渐演化为干支纪年法。

中国古人们用木星来锚定农业的丰歉周期,虽然没有找到农业丰歉的根本原因,但他们找到了一个十分理想的参照物。为什么利用农业周期成为商业巨子的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秦汉以后,尽管中国富人层出不穷,为何鲜有是靠农产品发家致富的?我认为这是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①秦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粮食为国之根本,个人只能小规模的倒卖粮食,不可能垄断国家的口粮了;②秦以后设太史令掌天时星历,观天象的顶级人才为官家所有;③农业收成周期为官方所掌握,西汉的桑弘羊就根据这个周期搞出了“平准法”,建立了常平仓制度,扼杀了商人通过粮价波动牟取暴利的空间,这个制度被后来的朝代所沿用。这一招其实就是计然老师的第七策里的“平粜齐物”,打击的是“在丰年和灾年之间赚差价的商人”,可以说是范蠡与白圭的克星。

尽管常平仓制度压制了粮价上下波动的波幅,让商人们无利可图,但是,它对农业的丰歉周期是没有影响的,它只是政府应对天灾的一种方式。中国熨平农业周期,是建国以后的事;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农业一直存在丰歉周期。建国后农业周期的熨平,主要得益于农药化肥的普及、和大规模水利设施的兴建。现在中国很多地区已经进入了机械耕作时代,从插秧到收割,全是机械操作,中国两千多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在这里终结了。

中国农业周期的熨平不代表所有国家的农业周期都被熨平,因为太阳黑子活跃数量还在周期性的增减,像非洲那边比较落后,过的还是靠天收的日子。所以农业周期还未从地球上被彻底熨平,我们老祖宗总结的“农业丰歉周期”依然还有用武之地。当然,现在想用这套规律赚大钱已经不可能了,因为我们这个世界很早就进入了商业社会,研究商业周期才能攫取更大的财富。在这点上,西方人领先我们几百年,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总结:农业丰歉周期虽然被熨平了,但经济上的荣衰周期却十分有规律。商业上存在每隔10年出现一次经济危机的规律,比如1988年、1998年、2008年、2018年。我们在接下来的文章里,将会详解经济里与农业丰歉周期十分接近的朱格拉周期。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它也存在每隔大约10年一波确定行情的规律,比如1999年的519井喷行情,2009年的4万亿拉升行情,2019年2440点大涨行情等。

一波确定行情的规律,比如1999年的519井喷行情,2009年的4万亿拉升行情,2019年2440点大涨行情等。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康波人生 » 第4章:为什么农业周期都是12年?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人生就是一场康波!

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