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专注周期理论研究

第2章:范蠡洞悉“丰歉周期”富可敌国

范蠡洞悉“丰歉周期”富可敌国,股民掌握牛熊周期也能稳定盈利。

《周易》虽然阐述了包括经济在内的万事万物的周期轮回,但是它没有具体说明周期轮回的时间规律,也没有专门为经济周期进行讲解。庆幸的是,我们的先人在运用《周易》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在长时间的摸索中发现了一些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指导了农业生产,在商业上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范蠡,他就是传说中的财神爷“陶朱公”。

范蠡出身贫寒,他之所以功盖千秋流芳百世,是因为他有一个好老师。他的老师叫计然,是春秋时期的著名谋士、著名经济学家;这位经济学家非常博学,无所不通,尤善计算。你可能会问,计然为什么这么牛?据传他也有一位很牛的老师——老子,就是写《道德经》的老子。
话说计然老师在游历吴越时,遇到了从楚国“移民”到越国做大夫的范蠡,收其为徒。范蠡原本想把计然老师推荐给越王的,计然老师拒绝了,并告诉他:“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于是范蠡打消了举荐的想法,虚心的跟随计然老师学习。同时,他把这句话也深深的记在了心底,这为后来功成身退埋下了伏笔。
计然老师传授给范蠡“七条计谋”,范蠡只用了其中五条,就消灭了强大的吴国,让勾践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我从史书上研读了计然老师教给范蠡的知识,觉得可以把计然老师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门课,分别是《治国经商的七种武器》和《宏观周期课》。

我们首先来讲计然老师的《治国经商的七种武器》,这门课的内容就是“计然七策”,分别为:

第一策:战略物资储备论,“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这句话的意思是:即知道将要打仗,就应该加强物质战备。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才算懂得商品。
第二策:实物价值论,“积着之理,务完物,无息币”。这句话的意思是:积贮货物,应当务求货物的完好牢靠,不要使用需要支付利息的钱。
第三策:贸易时机论,“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这句话的意思是:买卖货物,凡属容易腐败和腐蚀的物品不要久藏,切忌冒险囤居以求高价。
第四策:价值判断论,“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这句话的意思是: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就会懂得物价涨跌的道理。
第五策:物极必反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这句话的意思是:物价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贱;物价贱到极点,就要返归于贵。
第六策:资金周转论,“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这句话的意思是: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贱到极点时,要及时购进,视同珠宝。
第七策:价格调控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米价20则农民受害,90则商人受害;商人受害,则货币不流通;农民受害,则没人开荒耕作;所以,米价在30-80之间最合理,农民和商人都有利,农业和商业都会兴旺,这是治国之道。

由于本书的重点是讨论周期,故就不展开论述《治国经商操作策略》了,下面来讲解计然老师的《宏观周期课》。

《宏观周期课》脱胎于《治国经商操作策略》里的“第一策”和“第七策”。计然老师通过对气候的研究,总结出农作物收获周期性循环理论,其具体内容为: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

这里的“岁”指的是岁星,也就是木星。“金、水、木、火”指的是方位,分别代表“西、北、东、南”。上面那句话的意思是:木星在西方时,就丰收;木星在北方时,就歉收;木星在东方时,就饥馑;木星在南方时,就干旱。六年一丰收,六年一干旱,十二年有一次大饥荒。

木星围绕太阳一周实际需要11.86年,大约在每个方位停留3年,所以“岁在金、水、木、火”诠释的是三年一循环的小周期;“六岁穰,六岁旱”诠释的是六年一循环的中周期;“十二岁一大饥”诠释的是十二年一循环的长周期。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述农作物收获周期理论,我们还可以在丰收时,趁米价便宜收购稻谷和大米储藏;闹饥荒田地绝收,大米供不应求,价格自然就涨上去了,此时可以趁机抛售大米,既赚了差价又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至于趁饥荒囤积居奇发国难财,那是投机分子们干的事,是价值投资者所不齿的。胸有鸿鹄之志和宏观眼光的人,一般不会计较短期价格,也会耻于做投机倒把、伤天害理之事。

如果说“农作物收获周期”是一种世界观,那么,“计然七策”就是很好的方法论。学习了“农作物收获周期”,能够更好的使用“计然七策”;有了“计然七策”这种优秀的方法论,“农作物收获周期”能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

在计然老师的教诲下,范蠡成为了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当越国灭掉吴国成为霸主之后,范蠡想起了老师曾经的话,坚决地急流勇退,与美人西施私奔,移民去了齐国。

范蠡虽然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但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他到齐国后更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而居,从事农耕养殖和土产贸易,开始了他的第二人生——商业生涯。仅仅数年,他就积累了数千万的家产。但范蠡并不是吝啬鬼,他认为,物聚必散,天道使然,久受尊名,不是吉祥的征兆,所以他仗义疏财,接济乡邻。

齐王听说了他的事迹,拜其为相。但他早已厌倦了政治,三年后再次激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并散尽家财,迁徙到陶(山东陶山)。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用计然老师教给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从事水产养殖、五畜饲养、皮毛加工、边境商贸、房地产开发,再度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富可敌国。他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我们现在用“陶朱”形容大富之人,出处就在这里。

本章节讲述了范蠡洞悉“丰歉周期”富可敌国,其实我们股民掌握牛熊周期也能稳定盈利。欢迎阅读后续章节,我们将会根据经济周期推断出本波牛市的大致终点,并根据周期理论推断出接下来两年上涨确定性最高的板块,助力大家拥抱这波前所未有的大牛市。

赞(1)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康波人生 » 第2章:范蠡洞悉“丰歉周期”富可敌国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人生就是一场康波!

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