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专注周期理论研究

周期的演变、特征和对投资的意义

一、一般性的周期是怎样运行的?

在T0的原点,是上一个周期的行业周期正在下行,此时行业供给大于需求的态势没有改变,虽然终端价格P0已经开始加速下降,但价格仍然在较高位置,需求增长缓慢,供给过剩主要体现在产能产量和库存上,整个行业毛利率降低,竞争加剧,行业情绪悲观,龙头企业向下挤压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份额,压力逐级传导至边缘化企业,一些落后产能因持续的亏损,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环保等要求而被迫退出市场,比如2015年开始的环保大督查对钢铁水泥造纸等企业的影响,行业供给出清,供给量持续下行,行业集中度缓慢提升。 

时间来到T1时间点,供给和需求达到短暂的平衡,在量变积累,未达到供求转换的质变。此时的行业仍然处于周期向下的趋势,速度惯性很大,行业整体情绪依然悲观,P1的价格还在继续下行,但下行的速度变缓,消费者的需求增长仍然较慢,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产能持续出清,库存消耗,龙头和主要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重点企业控制生产和发货,减少供给,向供给小于需求的态势加速转变。

T2时间点,需求与供给的差距持续的扩大,供求关系由量变转向质变,供需矛盾发生逆转,价格达到最低点,消费者的需求被低价激发,需求加速放量,行业供给也达到低点。价格开始缓慢回升,生产者的情绪转换,开始小规模的扩充产能,加大生产,供给筑底回升。产能出清停止,行业集中度达到新的高点,企业间竞争减少,因为产能新增缓慢,供需矛盾持续加剧,行业热情被点燃。各种创新性的需求浮现,为长远的更高增长打开空间。

新的供需平衡点:T3时刻。从T2开始,供给不足,价格P2加速向更高的P3挺进,消费者热情高涨,需求持续增加,最先受益行业复苏的是龙头企业。龙头的产品供给不足,龙头产品价格提升,毛利率持续改善,营收增长,龙头提价后,空缺的价位,被第二第三名紧跟提价取代。依次向下,形成供给替补,行业里的经营者情绪乐观,产能加速扩充,供给增加,达到新价格P3下的供给平衡点T3时点,向上趋势依然强劲,扩充产能的加速度在此刻依旧高速运行,巨大的惯性,使得供给飞速驶过供给需求的平衡点T3。

不可避免的T4时点。行业的空前兴旺,持续的乐观情绪,促使从众的生产经营者们持续扩大产能。除了生产者的乐观,还有渠道和消费者的乐观,供给大于需求的部分被囤积为厂家、渠道和消费者全产业链的库存,掩盖和扭曲了产能过剩的市场信号。使得供给需求向着供给大大超越需求的阶段迈进。价格P4达到最高点,消费者需求被抑制,价格增速停止,并开始出现松动下滑。但生产者产能调整缓慢,即使感知到供给大于需求,依然不能及时做出调整,其他特征是行业的规模出现停滞,主要企业的营业收入变慢甚至倒退,竞争加剧,违规违法事件频出,最终爆发某个具有革命性的黑天鹅事件。供给需求关系彻底逆转,滑向供给大于需求的新的循环。

行业周期重新回到了新的平衡点T5时刻。一轮新的周期来临。

二、周期运行特征的解读

  • 1、 消费者需求对周期有支撑,周期对惰性行业的影响是有限度的。

消费者的需求,是周期波动的主轴,决定了周期的走向。具体到行业里,一些出现需求根本性的变化的行业,比如液晶电视完全替代了显像管电视,这些行业的周期,可能是毁灭性的,但是对于惰性行业来说,不会发生这种情况,惰性行业一般和我们的生活消费习惯息息相关,消费具有持续性稳定性的特点。

那些消费需求比较稳定的惰性行业,比如,饮料、粮油、白酒、医药、汽车等日常消费品,他们的消费需求惯性大,即使有周期的波动,也是有限度的波动,达到一定的供给不足的程度,消费惯性会将供给拉回到正常的需求上来。比如规模以上的白酒企业,从2004年的200多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1200多吨的消费,持续的价格增长和产量增加,供需平衡被打破,产能大于需求,库存高企,在塑化剂和三公经费退潮的双重黑天鹅下,2012年供给过剩危机彻底爆发,周期逆转。但是喝白酒的需求还在,人们有很强的消费惯性,行业不会完全的消失,不会没有人喝酒,所以茅台也不会没有人喝,他的目标人群支撑了一定的需求。同样的牛奶的三聚氰胺事件也是,牛奶的需求还在,就会阻止供给无限的下沉。

  • 2、  周期的运行一个周天,是比较长的,短则三四年,长则十年八年。

一个周期的去产能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有的周期下行,需要4-5年时间,而且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还可能继续更长的时间,比如水泥钢铁造纸煤炭等,2011年产能过剩后,延续了4年多的低价竞争,龙头企业如某水泥股,2011年营收486亿,利润118亿,到2015年,营收还是500亿,而利润只有76亿。行业的产能就像牛皮癣一样,怎么也去不掉。

最后还是国家使用环保和行政的手段,关停产能,使得行业龙头的营收和净利润率明显改善。国家的行政力量和法律等外在力量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能加速行业周期逆转的过程,而依靠自然竞争的去产能,将是旷日持久的低价竞争,陷入死循环,也未必能去除产能干净彻底。而且环保和国家限制在行业出现上行周期的时候,还有个好处,能防止过剩产能死灰复燃,维持上行周期的时间持续更久。

空调行业,2014年行业周期的低点,到2016年开始走出低谷,只有2017-2018年,两年的时间,就到了周期的顶点。而同期的白酒,周期从底部上来,到现在已经持续了5年之久,还没有看到衰落的样子。周期有他的运行惯性,所以顶部和底部,都至少有一两年的的时候运行。发酵比较充裕。

  • 3、周期是永恒的,而且是反反复复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周期。周期是人的主观判断的结果。所以行业虽然不同,但是周期是各行各业通用的运行逻辑,供求关系在人们的乐观和悲观中,不断的交替上演。行业越分散,周期越频繁, 波动越大。

比如我们现在感受到的猪肉,猪肉企业,过去几十年中,反反复复的经历着周期的鞭笞。

  • 4、周期有螺旋上升的,也有上下原地震动的,也有螺旋下降的。主要取决于长期需求。

周期的运作,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螺旋上升的,这种周期模式,一般在生命周期处于导入期或者成长期的行业,这样的行业产生的产品,是消费者的未来需求所在,人口、购买力、消费欲望三大要素,都是有利于行业的成长,整个行业处于持续上的阶段,每次的周期的高点,都大大超越了前期的高点。这种情况就是螺旋上升的,比如医药股,医药股是比较确定性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的行业。比如某医药,他的营收高点不断提高,是几倍几倍的提高。

第二种是原地螺旋的行业,这样的行业一般是成熟型的行业,比如空调,目前空调就处于原地螺旋的周期环境中,很难再向上突破前期的高点了。2014年1400亿的周期高点,到2019年的2000亿的周期高点,五年时间仅仅增加了42%的高度,这就是几乎原地螺旋的周期。

第三种为螺旋向下的周期,主要在衰退型的行业里,比如某钢铁股,2011年高峰期有1333亿的营业收入,到2019年,新的周期顶点,也才1215亿的营业收入,在未来,随着房地产的降温,他可能会持续的螺旋向下的。如图:

  • 5、周期什么时候到来,运行多久不可预测,但是有明显的特征信号

到底什么时候顶点什么时候低点,周期运行多长时间,这个不好预测,但营业收入是周期的最明显的核心指标,营业收入是利润之母,如果龙头公司的营业收入,在连续的增长后,出现了增长停滞或者变缓,虽然利润还在增长,但是营收明显开始拖累整个业绩。比如2015年一季度的某电器的营业收入停滞,但是利润仍旧增长了25%,然后到了2015年底,直接洗澡,营业收入下滑28%,利润下滑15%(缩减销售费用),进入2年的周期底部。而同样的,在连续的周期性下跌后,营业收入出现回升,这是周期底部回升的重要特征。营业收入增速,如果刚开始运行一年,一般不会突然停止减速,而是靠着惯性,继续向前滚动。同样的,营业收入下降到低点,也不会马上恢复,而是有缓慢向上蓄积能量的过程,这都是惯性。

不好理解的话,可以将整个企业比作一块大石头在沟壑之间滚动去理解惯性的力量。今年惯性了60%的营收增速,明年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突然变成6%,而是不断的每年减速,从30%,20%,10%这样减少下去的,同样的,你在6%的加速呢,你一般不可能会突然60%的增速,而是有个速度过度,比如15%,20%这样的速度过度。

比如某白酒股,他在2017年三季度单季暴涨过度,达到100%以上,到了2018年三季度 单季度没有增长,大家都以为不增长了,2018年四季度给了连续跌停,到500块去了,实际他第2019年,还是获得了持续的增长,这就是惯性,也就是不管是向上还是向下,都有个过程,不会一年两个月就断,而是需要时间,但是周期运行多久,实在也是难以预测。

图3 是几个明星企业,在每次营业收入到底后,股票市场对他们开始悲观,情绪释放,配合股价暴跌,事后看都是很好的买点。

  • 6、黑天鹅事件,只是周期运行的表象。背后本质是供求关系崩溃,需要找的一个替罪羊。

黑天鹅是偶然事件,是突然冒出来的东西,但黑天鹅无处不在,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这种黑天鹅频繁的出现,每次出现的威力不同,不同在于所处的周期的不同,只有当行业供求关系出现崩溃的时候,黑天鹅才有了借力的基础,类似一个新冠病毒一样,只有人体最虚弱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在上行周期的时候,即使出现一些黑天鹅,也被周期的惯性一带而过。

比如这次新冠,白酒和医药的周期还是在上行,所以新冠影响并不大。多次小规模的黑天鹅与供求关系恶化相互共振,就能引起质变,形成一个大的黑天鹅,加速行业的周期到顶。几大经典的黑天鹅分别是三聚氰胺,封刀门事件,白酒塑化剂、三公消费退场,新冠病毒,瘦肉精等。他们背后的实质,还是供求关系出现了逆转,行业的周期到顶。

  • 7、周期的顶点和周期的底部的利润,严重脱离了正常的利润范围,是不真实的。

类似阿胶以前的囤货和茅台的现在的经销商囤货和消费者囤货,囤货部分并不是真实的销售,是渠道扭曲了正常的销售,这部分反馈回公司报表的利润,是不真实的。囤货总有一天要去化的。同样在周期的底部,供给过剩造成价格失真,产品价格严重向下偏离了真实的价格,导致反馈出来的企业报表收入和利润失真,这就是常见的不真实的利润。

比如某消费股,现在的净利润率是26%,非常的夸张,我们看着眼红,竞争对手也是,巨大的利润诱惑,就像热腾的冒着热气的屎,苍蝇蜂拥而至去扩充产能。毕竟酱油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产品,你做我也能做,你赚26%,我赚10%就可以,国外的龟甲万才5%左右呢,所以该行业的供给一定会增加,主要是产能增加,产能是最难去除的,相信未来企业将遇到一轮很长时间的去产能过程。

  • 8、每次周期都是一次行业集中,龙头优势越来越大。

龙头企业在行业危机的时候,一方面去除自己的库存,另外一方面要向下挤压第二第三名等厂家,获得市场份额,求得危机时刻的生存空间,也为未来周期上行的时候,获得更多的市占率利益,同样的第二第三名会向下挤压第四第五,直到挤压最后一些落后企业,叠加一些政府和法律法规的干扰因素,落后产能最终退出市场,行业里的大企业获得份额提升,产业集中度提升,减少供给。

这里波动最小的常常是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对行业一般具有掌控作用,导致波动较大的是其他名次的企业。每次进入低谷,二三名及以下的企业,利润损失更快,同样的,周期向上时,他们的利润成长也比龙头更快(假象)。

不论是经济危机,还是行业危机,大部分情况下,危机只是一种供需再平衡的手段,美国经历了那么多次的经济危机,每次危机后,落后产能和企业退出,新兴行业兴起,美国都变得更加强大。对于行业是一样的,每一个周期,都是行业落后产能退出,行业集中,龙头企业更加强大的过程。

如果龙头的市占率低,那么他的价格弹性就最大,市占率低的龙头走出低谷会更快,周期会更短。周而复始的周期运作后,行业市占率基本稳定,周期会减弱,幅度会变小。低毛利高周转的企业,几轮周期下来,更加的快速进入寡头垄断的地位,周期波动变小。高毛利低周转的企业,由于市占率持续不稳定,还容易受库存干扰,叠加一个库存周期,波动幅度更大,进入稳定期的时间更长。

三、周期对于我们投资的重要意义

我研究周期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掌握周期,并利用周期做高抛低吸的动作,这个我们做不到,短周期对于伟大公司来说,只是全生命周期里面的一朵涟漪,也没有听说谁在研究周期中获得了大利。如果你持有优秀的公司,而喜欢在周期里乱动,只会让你波丢了好股票,周期运行的时间不好预测。错失好公司,那是致命性的错误。不能犯。

研究周期的主要目的还是买入,下次遇到黑天鹅的时候,不要太过于理会,要研究背后的供求关系,是否供给过剩,也不要着急买,因为周期的惯性很大,会有一两年的时间给你买,可以慢慢买,分散时间买,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周期,所以周期上涨的时候不要跟着买,等着,反反复复,他总有一个时间点给你买到的,也就是四五年六七年的事情。要买那种惰性行业,不能因为一个周期就死掉了。 

在做企业估值的时候,切不可将当年的利润当成估值的基础,要思考现在的利润处在周期的什么位置上,是高了,还是低了,估值取基数的时候,要剔除掉周期的影响。去除泡沫,增加正常利润。

每个周期,都要选择龙头,不要受二三名短期的涨幅诱惑,龙头是整个行业利润最好,波动最小,自由现金流最丰富的好公司,龙头在未来的行业集中中,最受益。是行业利润的主动分割方。

要优先选择成长性的行业,这样的行业利的龙头公司,每个周期的营业收入都能创新高。不断的新高。如果在低谷买入,不仅可以获得估值的提升,还是能获得业绩的提升,是真正的戴维斯双击。

市场先生总是落后于企业的周期运行,在周期底部的时候会用悲观的情绪给予公司极低的情绪化价格,而在周期到顶的时候,给予超高的情绪化价格,如果你实在想要卖出,那也不要着急,周期运行多久不可预测,多看看营业收入增速,如果连续的增速下滑,并低于10%的时候再说。虽然林园我不喜欢,但是他这句话很对:怕高的都是苦命人。

赞(1)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康波人生 » 周期的演变、特征和对投资的意义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人生就是一场康波!

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